一、学院硕士点简介
数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的前身是1978年两校合并后成立的基础课部。2001年更名为理学部,2008年11月成立理学系。2013年4月,在学校大力发展理科的战略背景下,理学系更名为理学院,学院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随着学院不断发展壮大,2021年5月学院更名为数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目前,学院已发展成为管理理念先进、教学科研并重、学科优势明显的人才培养基地,是当前学校全面实施“强工、厚理、拓管(经)、扶文、培新”学科发展计划进行重点建设的学院之一。
1.人才队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师德高尚、学风严谨、水平一流的教学、科研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117人,专任教师104人,包括教授9人,副教授38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6人,博士60人,占专任教师57.69%。教师中有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1人、省政府津贴专家2人、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2人、湖北省三八红旗手1人、十堰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十堰市青年岗位能手1人。学院教师大多数毕业于国内外知名学府和科研机构,形成了以中年教师为核心,青年教师为主力,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
2.学科平台
学院的主要省市级学科平台包括5个,即储能与动力电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光电子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4个省部级科创科普平台和量子信息与精密光学十堰市重点实验室。
(1)储能与动力电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专注电池生产应用领域的发展瓶颈和前瞻基础问题,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研究,聚焦储能与动力电池的关键材料制备、智能制造工艺、结构系统安全、资源回收提取等全闭环产业链的关键技术研发,重点解决储能与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偏低、使用寿命不长、安全保证不足、回收效能偏低等关键问题,具有显著特色和优势,能够带动湖北省新能源产业的技术突破和产业集聚,推动储能和新能源汽车行业转型升级,实现万亿元以上相关产业规模。
(2)光电子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依托华中科技大学,联合省内光电子领域的优势科研和企业单位,协同推进光电子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产业服务,服务学科建设和湖北经济发展。
(3)湖北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面向湖北,以十堰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新型电池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为基础,聚焦新能源材料及先进储能器件等领域,加强行业内外广泛合作、共建共享,强化优势互补和创新引领,力争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和“卡脖子”难题,产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技术成果及其转化应用的特色产品,支撑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型电池等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以及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建成国内一流先进新能源关键材料与器件科研创新、产业化应用与高端人才培养和汇聚基地。
(4)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依托我校物理演示与探索实验室,面向社会开放,承担物理科普教育职责。
(5)量子信息与精密光学十堰市重点实验室,面向智能网联汽车“含智量”关键性问题,聚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中的光电子信息和量子技术基础性、前瞻性问题,以高效能信息采集和高速海量数据储存处理技术为抓手,以建设光电子信息技术、量子技术与智能网联汽车的交叉融合为目标,着眼于精密光学、量子光学、量子材料与器件、光电子器件及其系统集成等领域,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研究,重点解决光电子技术、量子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中的应用基础问题,培养掌握前沿技术和具备行业洞察力的复合型高端人才。
学院建有校级研究所1个,即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先进功能材料与光电技术研究所;研究所下设汽车动力电池研究室、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室、新型微纳材料与器件研究室、量子材料与器件研究室、新型光学材料研究室、光电精密测量研究室、光刻光源研究室、机器视觉研究室、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研究室、全息技术与武当文化研究室等10余个研究室。
学院现有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光学工程、统计学)、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电子与通信工程)。现有在校硕士研究生72人。近年来硕士研究生科研成果愈发突出,先后在Nature,Nat. Commun.、Nano Energy、ACS Nano、Ceramics International、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s、Chinese Physics B、Quantum Engineering等国内外著名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奖学金,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奖等荣誉及奖励。获奖比例居全校前列。
学院依托优势平台、人才队伍和创新精神开创了良好的科研工作局面,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教科研任务,拥有湖北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2个、校级学科创新团队3个。近5年来,学院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89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1项,市厅级科研项目40余项,签订横向课题31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7项,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获市厅级科技奖励12项,发明专利12项,出版教材4部,著作10部,公开发表科研论文280余篇,其中Nature1篇、SCI/EI收录论文190余篇,9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多项研究成果在企业得到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光学工程硕士点
1.简介
我校光学工程学科最早可追溯至1978年。2000年,本学科开办第一个相关本科专业,即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05年开办第二个本科专业,即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13年与2015年先后开办材料物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1992 年以来,本学科先后与浙江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湖北大学等国内高校联合培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2013年7月,我校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部分教师在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相关二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2019年5月,本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020年开始正式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
本学科聚焦光电与信息、光电与能源、光电与(大)车辆、光电与文化四大领域,以“面向光电子、融合大车辆、传承地方文化”为建设目标,围绕信息光电子学、能源光电子学、激光与增材制造、光电精密测量技术、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全息技术与武当文化等6个方向,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研究,形成了服务光电-汽车产业及区域经济文化建设的政产学合作研究及协同育人的学科特色。
2.培养目标
本学位点立足光电子-汽车行业,面向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从事光学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与工程管理工作,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具体目标为:
(1)具有爱国情怀、勇于担当,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术修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
(2)具有本学科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技能,能主动追踪本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能独立或合作开展科研、教学和技术开发工作。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的进行专业阅读和科技论文写作,有较强的表达与沟通能力。
3.主要研究方向
本学位点现主要研究方向有:“量子光学与量子电子学”、“光电子能源材料与器件”以及“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
(1)量子光学与量子电子学
本方向面向新材料、光电子产业,以有机光电子材料、钙钛矿光电子材料、低维纳米材料、量子信息器件等领域为研究重点。在有机半金属材料、钙钛矿光电子材料、低维异质结、左手材料物性,及光/压敏传感器、分子电子器件、量子信息与量子光学、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理论与计算方法等方向形成鲜明特色。
(2)光电子能源材料与器件
本方向面向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以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为研究重点。在光电催化材料、二次电池电极材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超级电容、热电材料的物性研究、可控制备、性能调控等方面的基础性、前瞻性、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研究,设计并开发高性能光电子能源材料与器件。
(3)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
本方向面向光电、汽车产业,以光学测量及控制技术、光刻光源、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数字图像处理为研究重点。主要研究光学精密测量、光刻光源、汽车零部件表面结构精密测量和表征、光电信号识别与感知、移动视觉搜索、嵌入式控制、光电传感器件等。
三、统计学硕士点
1.简介
统计学是关于收集、整理、分析及解释数据的科学,属于认识方法论性质的一门科学,其目的是通过分析数据,达到对客观事物内在规律的科学认识。统计学学科基础雄厚,有专任教师19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4人,博士15人,3个湖北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湖北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所、十堰发展战略研究院、大数据与智能决策研究所3个高端智库。近五年,获得的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2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本学科不断探索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通过学科与产业的紧密结合、高校与地方的良性互动,先后与东风汽车公司、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等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多份咨询报告被政府采纳。
2.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统计学、经济学理论等相关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掌握扎实的调查分析、统计分析、实证分析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在汽车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中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具体培养要求如下:
(1)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
(2)能熟练运用所学理论与方法,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的实际问题并有新的见解。
(3)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4)可胜任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教学、科研以及相关的管理、研究工作。
(5)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集体活动,身心健康。
3.主要研究方向
统计学学科以绿色高质量发展为背景,围汽车产业发展转型升级需要,主要研究方向:
(1)社会经济统计学
该方向以环境与生态统计为研究领域,运用统计学、经济学、环境科学等理论知识和方法,围绕汉江生态经济带、南水北调水源区、鄂西生态圈,研究经济系统与环境、生态之间的数量特征和耦合关系及其绿色发展规律,为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战略决策参考。
(2)金融统计(汽车金融)
该方向以汽车金融统计为研究领域,基于经济、金融理论,运用现代统计方法和大数据技术研究汽车金融领域的理论和实务问题,包括汽车金融行业风险监管,汽车金融公司的经营风险、融资模式、盈利模式,以及汽车金融产品设计、资产证券化等,为汽车信贷、保险、置换、租赁等业务领域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
(3)汽车产业大数据统计
该方向以汽车智能制造工业大数据、汽车销售与服务大数据、汽车智能交通与智慧物流为研究领域,基于经济学、统计学、数据科学等理论,利用物联网等新技术发展数据采集、存储的新方法,运用统计分析、系统计算、数据科学等大数据方法,挖掘上述领域的演进趋势,为汽车产业发展中的新业态、新模式提供支撑。
四、招生优势
1.科研团队培养。硕士生在导师团队中培养,达到多教师共同指导的目的,培养效果更好。
2.科研经费充足。除学校正常发放的补贴外,还有导师本人每月的生活补贴,此外每年还能为研究生提供学术交流、外出学习等机会。
3.软硬件配置良好。拥有多台大型分析测试仪器,包括 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双束电镜系统、显微共焦拉曼光谱仪、电化学阻抗谱仪、光电精密测量等设备;计算模拟方向配备了5台高性能32节点的计算机集群、VASP,Quantum-ATK,Nanodcal等计算模拟软件。
4.与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沙特阿拉伯国王大学、中科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安徽大学等相关课题组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优秀者可以推荐读博。此外,部分课题组与相关企业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深入企业实战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