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光电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汽车未来技术学院的前身是1978年两校合并后成立的基础课部。2001年更名为理学部,2008年11月成立理学系。2013年4月,在学校大力发展理学的战略背景下,理学系更名为理学院,学院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随着学院不断发展壮大,2021年5月学院正式更名为数理与光电工程学院。2025年1月,学校进行学科学院优化调整,重新组建了光电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汽车未来技术学院,三个学院实行合署办公。

学院现有光电科学与技术系、材料物理系、公共物理教学部3个教学机构和学院党政办公室、教学科研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3个行政机构,学院现有5个省部级科创科普平台:储能与动力电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电池关键材料绿色智能制造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光电子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湖北省科普基地;市级科研平台1个:量子信息与精密光学十堰市重点实验室;校级研究所1个:先进功能材料及光电技术研究所。

学院现有教职工88人,专任教师7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4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59人,博士55人,占专任教师73%。教师中有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1人、省政府津贴专家2人、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1人、湖北省三八红旗手1人、湖北省CT学子1人、湖北省QB人才1人、湖南省121创新人才、十堰市青年拔尖人才1人、十堰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十堰市青年岗位能手1人。学院从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以及亿纬动力、万润新能源等头部企业聘请多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共同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学院依托优势平台、人才队伍和创新精神开创了良好的科研工作局面,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教科研任务,拥有湖北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2个、校级学科创新团队3个。近5年来,学院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28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9项,市厅级科研项目40项,签订横向课题67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7项,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发明专利9项,出版教材1部,著作5部,公开发表科研论文332篇,其中Nature2篇、SCI/EI收录论文263篇,16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多项研究成果在企业得到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学院目前拥有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机器视觉)、材料物理(车载芯片)、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功能材料(光电信息与传感材料)四个本科专业。其中,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是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于2005年开始招生。材料物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功能材料专业分别于2013年、2020年、2024年纳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其中材料物理专业为湖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学院于2018年成功获批“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现有“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硕士点,“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院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理工交叉、专创互促的培养格局,积极构建产学研创协同育人体系。与东风汽车公司、奇瑞汽车等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学院依托“湖北省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项目,采用“企校双导师”培养模式开展研究生教育。近三年学生获得国创赛、挑战杯、光电设计竞赛、物理实验竞赛等国家级奖项20项,省级奖项300余项,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9篇,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主要在东风汽车公司、比亚迪股份、郑州宇通、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等500强企业就业。学生考研上线率连续多年位居学校前列,学院多次获得“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学院秉承“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在长期锐意进取中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为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收官“十四五”,谋划“十五五”的关键时期,学院将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学校“三步走”战略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高水平人才引育为抓手,以服务国家和地方社会需求为导向,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水平,全面开启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学院名片:

光电工程学院依托汽车材料与轻量化湖北省特色学科群建设平台和光电子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要建设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机器视觉)、材料物理(车载芯片)、功能材料(光电信息与传感材料)三个本科专业和“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激光器研发与制造、光电检测及信息传输与处理、先进加工与制造、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光电子能源材料与器件等光电子新兴产业着力培养高素质本硕层次人才。学院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密切与行业知名企业和国内外一流高校深度合作,不断拓广教育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院将继续紧密围绕光电信息产业,结合未来汽车技术和人工智能,着力在车用光电材料、光量子通信、光量子信息微纳器件、光电精密测量与智能传感等领域开展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新能源学院依托汽车材料与轻量化湖北省特色学科群建设平台,储能与动力电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电池关键材料绿色智能制造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湖北省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三个省级科创平台,主要建设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专业和“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硕士点、“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院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着力培养新能源产业高素质本硕人才。学院依托校企全方位育人平台,以“研究型教育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人才培养理念,推行“卓越工程师企校联合培养”模式,全方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与企业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进行深度科技创新,推动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未来学院将继续紧密围绕新能源产业,结合未来汽车技术和人工智能,着力在智能集成能源器件、特种储能器件等领域开展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汽车未来技术学院依托智能与新能源汽车、汽车材料与轻量化制造2个湖北省特色学科群建设平台,以及储能与动力电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电池关键材料绿色智能制造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光电子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4个省部级科创平台,汇聚适应汽车未来技术研究所需的优质教学科研资源,结合汽车未来关键核心科学技术问题,探索形成以科技前沿技术为驱动的面向汽车未来技术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培养具有交叉复合背景和前瞻性的未来汽车产业创新型人才。

(备注:上述数据截止2025年3月31日)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车城西路167号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第一教学楼

邮编:442002    电话:0719-8512707     Email:huatlxy@163.com

网站管理员电话:0719-8512707    Eamil:20060025@huat.edu.cn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