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光电奥秘,引领未来传感
一、专业篇
1.专业简介
功能材料是一门集材料科学、光电子学和信息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前沿学科,专业开设面向现代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巨大需求,聚焦现代汽车产业链中数据存储、功率转换、环境感知和信息通讯等光电信息和传感材料的研制和设计,采用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工程能力的优秀人才,是适应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发展的新工科专业。
本专业的掌舵人是荣获“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的马亚楠教授,核心教学团队由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顶尖学府的博士组成,团队成员具备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国家和省部级项目上有显著成就,成果广泛发表于如Nature Communications、ACS Nano、Energy Storage Materials、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顶级期刊。专业依托于光电子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量子信息与精密光学十堰市重点实验室以及先进功能材料与光电技术研究所,具有完备的实验体系和先进的科研设施,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优越的教学与科研环境。
2.培养特色
本专业以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为基础,面向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及光电通信等国家战略产业,通过科教融合、科研反哺教学的协同育人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深度融入科技创新与学术研究活动,着力培养兼具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致力于为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光电芯片及智能传感等领域输送能够从事光电材料与传感器件设计开发、性能测试、科学研究及管理组织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3.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新能源、半导体、光电等领域材料研发、器件设计、工艺优化工作,覆盖新能源汽车电池、光伏储能、智能传感器、显示材料等方向;也可进入检测机构、科研院所从事材料分析与技术研究,或担任项目经理、供应链管理者推动产业化;同时可报考光电、材料、信息技术等专业继续深造。
4. 核心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制备科学与技术、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光电传感材料与器件、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传感器原理与技术、敏感材料、固体发光基础、固体发光材料及应用、太阳能光伏技术。
5.专业代码、学制与学位
专业代码:080412T
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二、师资篇
骨干教师:
马亚楠:1988年出生,河南驻马店人。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后,湖北省楚天学子,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无机材料学报》青年编委,学校“智能传感系统与精密测量旗舰团队”负责人,光电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汽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MXene智能传感器与柔性储能器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和参与作者身份在Nature Communications、InfoMat、ACS Nano、Energy Storage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国际高水平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13篇成功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岗位、安徽省实验室及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各一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指导学生团队获“第七届互联网+比赛”国家级铜奖1项,指导学生团队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立项1次,省级立项2次,指导学生获湖北省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三等奖2次。

(专业负责人)
杨伯平:1985年出生,重庆铜梁人。东南大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量子点材料及其在光电器件上的应用研究。近年来主持完成江苏省教育厅高校自科基金面上项目两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要参与973子课题、国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科技厅科技支撑项目等多个项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dv. Funct. Mater., ACS Nano,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EcoMat, Solar RRL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多篇,累计IF接近90,以第一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

韩艳兵:1990年出生,河南商丘人。讲师,硕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学博士。主要从事于三阶非线性光学材料设计与性能调控,超快动力学和超快光谱技术,有机光学材料的设计、制备以及光机制研究。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Dyes and Pigments、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等知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

巩冠斐:武汉大学化学专业博士。长期从事有机荧光探针和有机功能材料的的设计、构建及表征。重点探索材料在光学和化学传感等领域的应用。目前以第一作者身Angew. Chem. Int. Ed.; ACS Sustainable Chem. Eng.; J. Mater. Chem. A等期刊发表多篇科研论文。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B类,2025)、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揭榜挂帅项目(2024)、十堰市引导性科研项目(2024)等多项科研项目。

兰英: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光电学院讲师,2023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近年来在Chem. Eng. J.、J. Mater. Chem. C、Dyes Pigments、Chem. Commun.、Dalton T.等期刊以第一作者或者主要身份发表论文十余篇。主要研究兴趣包括:金属配合物以及有机功能材料的制备及OLED和LEC性能研究;催化材料制备与催化机理研究等。
曾理浩雯:日本国立弘前大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机能创新材料。近年来在Journal of New Technology and Materials、Journal of Ceramic Processing Research等期刊以第一作者或主要身份发表论文。研究方向聚焦无铅压电材料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核心研究涵盖新型材料结构设计、可控制备工艺开发、多尺度性能表征及器件效能优化。
夏剑:1994年出生,湖北黄冈人,讲师,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主要从事忆阻器、非易失可重构光子器件和神经形态传感器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军委173研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以第一作者及合作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Laser & Photonics Review, ACS Photonics,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17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并授权3项。
张宇:理学博士,讲师,202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近年来在Nano Research、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LANGMUIR、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等国际刊物发表SCI论文十余篇,其中第一作者7篇。主要研究兴趣包括:钙钛矿纳米晶的可控合成及光热稳定性研究;稀土光功能材料的颜色调控机理及照明应用等。
三、释疑篇
1.家长关注问题的回复
问题一: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如何?
回复:功能材料(光电信息与传感材料)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极高的需求。随着新能源和智能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光电通信和智能芯片产业的不断扩张,我们的毕业生具备在这些领域进行产品设计、技术开发、性能测试和科学研究的能力。这一专业的综合性和实用性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问题二:学习内容是否非常复杂和难以掌握?
回复:虽然功能材料专业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材料科学、光电子学和信息科学等,这可能初听起来比较复杂。但我们的课程设计确保了从基础到高级的渐进学习模式,同时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方法,如实验、项目设计等,帮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并掌握所需知识。我们的教师团队也会提供充分的学术支持和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学习进度并充分理解专业知识。
问题三:本专业与其它材料科学类专业有何不同?
回复:功能材料(光电信息与传感材料)专业在传统材料科学的基础上,更专注于光电信息和传感器件的应用和研发。这一点区别于一般的材料科学专业,后者可能更侧重于新型功能材料的基本属性和通用应用。我们的专业不仅涵盖材料的合成与加工,还重点研究材料如何在智能系统中发挥作用,尤其是在智能制造和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这种特殊的专业定位满足了现代工业对高科技材料专家的迫切需求。
2.报考功能材料专业的理由
理由一:卓越的师资团队 我们的师资团队全部由持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组成,他们分别毕业于国内外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和大连理工大学等。这些教师们不仅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有深入的学术造诣,还具备丰富的实际应用经验。他们能够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前沿的科学和技术教育。
理由二:强大的行业链接和就业前景 功能材料专业的毕业生面对的就业市场非常广阔。由于光电信息与传感材料在众多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电子、医疗设备等,毕业生可以在这些行业找到研发、技术支持、项目管理等多种职位。此外,我们的专业与多家知名企业有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理由三: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本专业将优质科研资源、产业资源和教育资源有机结合,通过科学的教学体系和实践教育,培养具备科学研究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四、信息篇
1. 招生联络员
杨老师:13046598778
2. 专业咨询QQ群
湖北汽院功能材料咨询(9164116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