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一个奋进中的学校不能没有榜样。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先进人物是鲜活的精神导向。
岁月无声,草木为证,充满活力的校园里处处镌刻着这些先进人物的足迹和业绩,激励每一个普通人在新时代通往更美好生活的征途中阔步向前。
他们可以,你当然也行!
本期我们一起走进汽院人物——周峒的世界。

周峒,1994年10月出生,湖北十堰人。2024年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化学专业,一直致力于利用球差电镜研究多种材料的构效关系,尤其重在开发和利用新型的原位球差电子显微镜表征技术。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 Chem,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Chemical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论文5篇,合作发表论文17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项。目前主持科研启动基金、校企合作基金、先进能源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在科研的浩瀚星空中,总有一些名字如熠熠星辰,激励着无数怀揣梦想人。
他从汽车学院出发,再回“车”扎根;他以热忱之心,矢志不移追着初心和梦想;他凭借坚持、勇气与智慧,在显微镜下“方寸毫厘”间,书写了属于自己不断突破、发光发热的精彩故事。
回顾周峒的成长历程,那是一场理想与现实碰撞、坚持与抉择交织的逐梦之旅。这位来自湖北十堰的青年才俊,从本科时期的懵懂探索,到硕博阶段的潜心钻研,再到最终返回家乡投身教育事业,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有力。
心之所向,寻即赴往
成功从来都不是偶然,那只是努力的代名词。
2017年本科毕业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周峒,站在了人生的转折点上。考研上线后,他做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要从传统的金属材料领域转向全新的新能源领域。周峒坦然,本科期间自己对新能源领域可以算是完全不了解,转变研究方向对自己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那时,周峒便早早注意到国家战略方向的转变,传统工业发展已然开始式微,而大力发展新能源成为未来国家战略的新趋势。“考研结束后,我发现自己对于新能源材料、新能源电池相关的知识很感兴趣。在这个关键节点,我突然冒出了一些新想法,于是便遵从了自己的内心,选择直面挑战。这是我第一次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做出重大选择。”
因为年轻,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无限可能。
攻读硕士期间,一次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在机缘巧合下,周峒认识了自己的博士导师,后来他顺利进入南开大学攻读博士,并加入到了导师的团队。在这里,他心中对新能源领域的研究热情也燃烧得愈发热烈。
在与团队共同潜心投入研究的过程中,周峒表示,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的钙钛矿量子点材料的无损原子结构的精准解析是目前存在的世界难题。四年时间里,面对这项课题一个又一个接踵而至的巨大困难挑战,他以“老黄牛”的精神一直埋头专攻,却从未有过一刻心生放弃。
坚持,是他一以贯之的信念。
“在特别想要坚持完成的事情上,我是很执拗的!”周峒笑着说。“在做科研的过程中,我始终坚守自己的初心:如果我相信这项成果是有价值的,即便阻碍再多,我也一定要把它做到我心目当中的最好再给世人展示,绝不半途而废或是草草了事。”
周峒对自我近乎“完美主义”的苛刻要求,也传自于他导师的谆谆教诲。他说,导师一直教导自己“一定要带着‘给世人留下来一点有用、有价值的东西’的观念去做研究”。也正是带着这样的信念,他才能在显微镜下“毫厘之间”,做出如此耀眼的“大文章”。
大事摆事实,小事不计较。用这句话概括周峒攻克科研难题时严谨踏实的态度再合适不过了。
“我们团队的成果,是在长达四年的不断争吵中诞生的。”在研究过程中,与队友观点相左的情况时常发生,吵架、争论更是家常便饭。
想要坚持自己的观点,就必须拿得出过硬的实验结果和证据。在争吵过程中,大家都会尽己所能,更加努力地通过实验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只有有理有据,才会让人信服,从而共同找到正确的方向。“我觉得一个科研工作者必须要坚持的一个东西就是——不轻易的被别人的想法或理论带跑。如果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那就拿事实说话!”
而追寻目标过程中的其他事都是小事,如果太过计较于小事,只会破坏专注力,从而偏离目标。“不要让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浪费精力、耗费时间,成为开拓学业的障碍。”
曾经那个平凡普通的少年,将努力变成了习惯,将环境转化为借力的东风,用执着与韧性、严谨与认真,终把自己磨砺成闪闪发光的宝剑。
科研的探索与创新之路没有尽头,作为优秀的科研者,周峒会忘掉荣誉、鲜花和地毯,秉承空杯心态,继续在更为广阔的未知领域钻出一方天地。
回到“原点”,从“新”出发
2024年,周峒再一次做出了人生的重要抉择。而这次的选择,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决定回到家乡十堰,重返母校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那个梦开始的地方。
而这次,他摇身一变,从当初的寻梦者,变成一名播撒梦种子的“花匠”。
临近博士毕业,周峒面对许多在别人看来“很不错”的选择时,又一次追随了自己的内心。很多人都不理解他为何不抓住机会去国外继续深造,而是毅然选择回家乡、回母校教书。而他认为,汽院这个平台能给他提供大展身手的机会。“离家近只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汽院拥有很好的平台,在产学研结合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在这个平台做出好的成果并非难事。”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身处科研与教学的交叉点上,周峒用行动诠释了“教”“研”一体的深刻内涵,他以“包容与引导”为底色,构建起独特的师生相处之道。
“教”“研”一体不是简单的“教知识+做实验”,而是要让科研的思维和方法渗透到日常教学。他说,在面对实验反复失败的挫折时,难免会有学生问自己到底是怎么坚持四年的。“我就告诉他们,科研的韧性其实和学习的耐心是一脉相承的。”
“科研和教学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周峒认为,教学是科研的基础,通过教学可以积累知识和经验;科研则是教学的升华,能让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更具广度和深度。
“而对我来说,教书育人始终是教师的第一要务。”如何与学生相处,是每一位老师的必修课。在这一点上,周峒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他看来,师生之间磨合不好的原因在于,有些老师可能并没有真正问过学生们到底想要什么。
“老师是引路人,但是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来帮助他们制定不同的学习规划,发掘他们自身的潜力,而不是强迫学生跟着导师自己的方向目标走。”
他相信,人和人之间的吸引是相互的,自己尽心尽力地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学生也愿意主动适应自己的方法和步调,就一定可以相处融洽,教学相长,学有所成。
周峒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代,他说,当了老师后才发现,自己当年的一些事原来是那么“幼稚”,自己的导师原来是那么有耐心。
身份互换,让周峒可爱又善解人意的一面格外突出。他半开玩笑地讲到:“我现在感觉,这颗子弹终于还是砸回到了自己头上。以前自己读书时一个图都改不好,导师有时会训我,我心里不服,觉得这有什么好训的。现在发现自己的学生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我很理解他们,有时候也不是不想训,但没办法,只能忍着,一遍一遍地耐心教呗!只要学生踏实肯学,哪怕教上20遍我也愿意!但经常看到他们改出来的东西,血压还是忍不住飙升,我只能自己尽量把它给降下去。”
在教学规划方面,他也沿袭了自己在科研上秉持“完美主义”的一贯作风。他的短期目标是上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个实验,指导好每一位学生。“长期来看,我希望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
坚持向上跑,手可摘星辰
从当初讲台下求知若渴的“汽院人”,蜕变为如今实验室躬耕技术的“汽院人”。对于汽院学子而言,周峒既是学长又是老师的双重身份,也让他的成长故事更为真实可感。
周峒在汽院读书时,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学生,“没有什么亮眼的成绩”也“不太喜欢自己当时的专业”,但他刻在骨子里的认真踏实、进取向上,是他后来可以“扭转乾坤”的秘密武器。
大一刚开始,还未真正适应大学生活、做好规划的周峒,“上好课+躺宿舍”就是他的生活标配。但无所事事的空虚感逐渐令他清醒过来,他明白自己“并不是一个太想‘躺着’的人”。
他通过设立许许多多个小目标来倒逼自己走出舒适区,充实生活,并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坚定了意志品质。“我给自己定的其中一个目标是,每学期都要拿奖学金。本科期间我还修了一个双学位,在学生会干过一段时间,后面又规划了考研。”
周峒表示,在这个过程中,周围人对自己产生了的影响不容忽视。从志同道合的朋友身上,他更加体会到,人一定要“不断地向上去进取”。
“有在宿舍躺两个小时的功夫,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
也正因为本科期间养成了“不停奔跑”的习惯,凝成了周峒性格里那股强大的韧性。硕士、博士阶段,他也在坚持努力地跑,而他谦虚地表示,“跑到现在,自己总算是有了一点点小小的成绩”。
如何才能坚持在“冷板凳”上让科研“开花结果”,是许多拥有科研梦想的同学的困惑。
“激情+矢志不移”是周峒给出的答案。他希望同学们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后,保持钻研的激情,并义无反顾地投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日积月累,终有一天必将有所建树。
同时他也提醒到,坚持追逐目标的过程中也要避免钻牛角尖、走死胡同,应当学会多与更有经验和知识的老师学习和沟通,打开思路,灵活变通。“条条大路通罗马,换一种方法也能达到最终目的,或许一不小心找到了最优路径,时间成本还能更低一些。”
实验室只是方寸之间,而这方寸之间培育出的成果,不应只落在纸页上,而应去往企业、去往市场,在更广阔的天地发挥无限价值。“当代大学生应当心怀‘国之大者’,有大格局,做出成果不是科研的终点,还应努力将成果转化落地到产业实际应用中。”
周峒命运的转折,起于他对国家战略的精准把握。他对自己在新能源电池上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充满信心,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够为国家“双碳”战略的实现贡献力量。
“希望同学们也能将个人的目标与国家发展相结合,让自己投入心血的研究和技术最终投入市场,助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造福人类。”
命运从不会自己书写传奇,周峒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努力至上的人生才会盛放绚烂的花。周峒将继续在广阔世界,用自己的坚持与汗水,去奋力创造无限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