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汽车未来技术学院现有“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硕士点,“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师德高尚、学风严谨、水平一流的教学、科研队伍。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57人,校外导师8人,企业导师28人,导师中有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1人、省政府津贴专家2人、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1人、湖北省三八红旗手1人、湖北省CT学子1人、湖北省QB人才1人、湖南省121创新人才、十堰市青年拔尖人才1人、十堰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十堰市青年岗位能手1人。学院导师组织建设了湖北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2个、校级学科创新团队3个、院级科研团队11个。近5年来,学院导师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32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6项,市厅级科研项目50项,签订横向课题48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7项,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发明专利10项,出版教材1部,著作3部,公开发表科研论文403篇,其中Nature2篇,其它SCI/EI收录论文330篇,16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多项研究成果在企业得到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学院现有6个省部级科研科普平台,即储能与动力电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电池关键材料绿色智能制造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光电子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湖北省锂电材料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物理演示与探索实验室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以及3个市级科研平台,即量子信息与精密光学十堰市重点实验室、先进电池材料十堰市重点实验室、十堰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关键材料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其中,(1)储能与动力电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围绕“资源-材料-电芯-电池-应用-回收利用”电池全生命周期开展研究,聚焦储能与电池关键材料制备、智能制造装备、结构系统安全、资源回收等关键技术开发,重点解决电池能量密度低、使用寿命短、安全保证不足、回收效能偏低等关键问题,能够带动湖北省新能源产业的技术突破和产业集聚,实现万亿元以上相关产业规模。(2)光电子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依托华中科技大学,联合省内光电子领域的优势科研和企业单位,协同推进光电子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产业服务,服务学科建设和湖北经济发展。(3)量子信息与精密光学十堰市重点实验室,面向智能网联汽车“含智量”关键性问题,聚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中的光电子信息和量子技术基础性、前瞻性问题,重点解决光电子技术、量子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中的应用基础问题,培养掌握前沿技术和具备行业洞察力的复合型高端人才。
学院现有在校硕士研究生65人,其中国内研究生54人,国际留学研究生11人。近年来硕士研究生科研成果愈发突出,先后在Nano Energy、PhysicalReviewB、Ceramics International、AdvancedMaterials、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dvancedFunctionalMaterial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国内外著名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奖学金、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优秀毕业生、校级优秀毕业论文等荣誉及奖励,学生读博深造比例居全校前列。
1光学工程硕士点简介
光学工程学科最早可追溯至1978年。2000年,本学科开办第一个相关本科专业,即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05年开办第二个本科专业,即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13年与2015年先后开办材料物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1992 年以来,本学科先后与浙江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湖北大学等国内高校联合培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2013年7月,我校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部分教师在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相关二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2019年5月,本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020年开始正式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本学科聚焦光电与信息、光电与能源、光电与(大)车辆、光电与文化四大领域,以“面向光电子、融合大车辆、传承地方文化”为建设目标,围绕信息光电子学、能源光电子学、激光与增材制造、光电精密测量技术、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全息技术与武当文化等 6 个方向,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研究,形成了服务光电-汽车产业及区域经济文化建设的政产学合作研究及协同育人的学科特色。本学位点现主要研究方向有:(1)量子光学与量子电子学;(2)光电子能源材料与器件;(3)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
2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点简介
本学科始建于1981年,1985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987年开始先后与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0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的授权学科,2012 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特色学科,2013年7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014年招收首届硕士研究生。为提升学科人才培养水平,学院围绕“学科服务产业,产业驱动学科”原则,促进多学科融合,打造国内一流学科群。2021年由本学科为主干学科牵头申报的“汽车材料与轻量化制造”学科群成功获批湖北省教育厅“十四五”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立项建设。本学位点主要研究方向有:(1)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2)汽车轻量化材料;(3)材料表面工程与增材制造;(4)新能源汽车材料与器件。
3电子信息硕士点简介
本专业学位硕士点于2019年由原有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以及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调整获批,202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学位点拥有国家级制造装备数字化分中心、国家级汽车产业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汽车智能网联与电子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汽车电子与信息控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汽车信息控制与网络技术研究所、汽车智能制造研究所等教学科研平台,拥有教授、副教授、博士等硕士生导师二十余人,师资力量强大。目前已完成和在研的项目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数十项,以及百余项横向课题。近年来,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授权专利50余项,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励多项。本专业学位硕士点主要研究方向有:(1)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2)人工智能;(3)控制工程;(4)计算机技术;(5)光电信息工程。
4材料与化工硕士点简介
本领域目前拥有一个湖北省优秀教学团队、二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两个校级研究所,拥有与企业共建的湖北省冲压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精密铸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内燃机活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汽车零部件轻量化技术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储能与动力电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电池关键材料绿色智能制造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省级研究平台。本专业学位在长期的建设与发展中,紧密结合汽车产业,以汽车制造中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汽车材料及其成形加工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关键材料为研究重点,形成了服务汽车产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的产学研合作研究与人才培养特色。本专业学位硕士点主要研究方向有:(1)轻量化材料先进成形技术;(2)轻量化材料与结构设计;(3)增材制造与表面强化技术;(4)电化学能源材料与器件。
5能源动力硕士点简介
本专业学位依托于机器人与自动化学院、光电工程学院联合共建,联合两个学院的教学科研力量,具有多学科交叉优势,研究方向特色突出、学科平台完备、师资结构合理、科研实力雄厚;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两个一级学科、以及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机器视觉)、材料物理(车载芯片)、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功能材料(光电信息与传感材料)四个学科群;拥有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汽车制造自动化分中心、湖北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有储能与动力电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汽车材料与轻量化湖北省特色学科群建设平台、电池关键材料绿色智能制造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教学科研平台;拥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80人;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1人、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3人、有1个省级教学团队和1个十堰市科技创新战略团队,师资力量强大;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企业委托项目2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5项;发表教科研论文500余篇,其中Nature2篇、SCI/EI收录论文近400篇,近二十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本专业学位硕士点主要研究方向有:(1)电气工程:新能源汽车电力驱动、新能源电力系统;(2)储能技术:电池能量管理与控制、动力电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