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信息研究团队
团队简介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作为光学与信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融合了光子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的综合性学科,更是一门在二十一世纪新发展出来的学科,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主要涉及应用光学、光电子学、光通信、光学信息处理、光电检测、光电信息显示与存储,以及相关的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技术领域。
团队成员

张兴强:
副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毛细管放电X光激光、毛细管放电极紫外光刻光源。承担《物理光学》、《应用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图像处理》、《光电专业英语》、《大学物理实验》、《光学实验》、《激光原理实验》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承担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重点项目一项(“毛细管放电三束等离子体极紫外光刻光源研究”,D20102002)
付艳华:
讲师,四川大学硕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光学测量、光子晶体。承担《信息光学》、《光电图像处理》、《光电子显示技术》、《大学物理实验》、《光学实验》等课程的教学工作。2010—2011年度被评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优秀教师”,2011年12月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首届优秀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得“二等奖”。主持2007年度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青年人才项目:(纳米尺度人造周期性微结构系统的新光子学特性)。
靳龙:
助教,西北工业大学工学硕士。研究领域为矢量光场调控、激光光学。承担《光电传感与系统设计》、《光学实验》、《大学物理实验》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科研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负责人 |
时间 |
1 |
毛细管放电三束等离子体极紫外光刻光源研究 |
湖北省教育厅 |
张兴强 |
2010 |
2 |
纳米尺度人造周期性微结构系统的新光子学特征 |
湖北省教育厅 |
付艳华 |
2007 |
科研成果:

团队成员发表的论文:
序号 |
论文名称 |
作者 |
期刊或会议名称 |
时间 |
1 |
Demonstrative setup of EUVL source from three plasmas to be coupled in capillary discharge |
张兴强 |
Optik |
2015 |
2 |
激光对毛细管放电三束等离子体极紫外耦合光源的作用Impact of Laser on Coupled Extreme Ultraviolet Source from Three Plasmas in Capillary Discharge |
张兴强 |
中国激光 |
2015 |
3 |
激光原理与技术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统一 |
张兴强 |
教育进展 |
2015 |
4 |
椭圆矢量高斯光束多孔衍射的光强分布(英文) |
靳龙 |
Journal of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Natural Science Edition) |
2015 |
5 |
腔内元件对激光陀螺光波传输特性的影响 |
靳龙 |
Semiconductor Optoelectronics |
2015 |
6 |
Ar气气压对毛细管放电软X光激光输出的影响 |
张兴强 |
现代物理 |
2013 |
7 |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laser sustained plasma propulsion mechanism |
张兴强 |
中国激光 |
2013 |
8 |
激光等离子体推进中新标激光的寻的设计 |
张兴强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
2013 |
9 |
毛细管放电氩等离子体的电离价研究 |
张兴强 |
现代物理 |
2013 |
10 |
提高窗口傅立叶变换精度的方法 |
付艳华 |
激光杂志 |
2010 |
11 |
毛细管放电EUVL光源演示装置 |
张兴强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
2010 |
12 |
毛细管内径对类氖氩46.9nm激光输出的影响 |
张兴强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
2010 |
13 |
含正负介质光子晶体在角度入射情况下的带隙结构变化 |
付艳华 |
量子电子学报 |
2009 |